在山東泰安東平縣,紅色資源是黃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。從山神廟村的革命遺跡到駐駕村的紅色記憶,每一處都鐫刻著歷史的烙印,講述著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。
近年來,東平縣以紅色文化為引領,積極探索“紅色文化+旅游+鄉(xiāng)村振興”的發(fā)展模式,不僅讓紅色基因得以永續(xù)相傳,更為鄉(xiāng)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走進山神廟村,仿佛穿越了時空的隧道,回到了那個烽火連天的年代。這里曾是八路軍115師東進支隊的后方醫(yī)院,見證了軍民魚水情深的動人故事。
如今,這個偏遠的小山村已蛻變成紅色教育基地,累計投入5000萬元,占地50余畝,規(guī)劃建設了14套主題院落。在這里,游客們可以通過《紅色山神廟》影視放映、后方醫(yī)院手術室、支前工坊等特色主題,親身感受當年軍民一家、同心抗敵的英勇事跡。
“基地不僅是一個教育場所,更是一個研學、旅游的勝地?!苯由芥?zhèn)黨委副書記、鎮(zhèn)長楊圳介紹道,“我們希望通過這種形式,讓更多的人了解革命歷史,傳承紅色基因,同時也為鄉(xiāng)村振興帶來新的發(fā)展機遇?!?/p>
而東平縣對紅色文化的挖掘與傳承遠不止于此。作為革命老區(qū),東平擁有萬里故居、東平縣工委紀念館等眾多紅色遺跡,每一處都承載著厚重的歷史記憶。
為了做好紅色革命設施的保護與利用,東平縣先后投入2億元提升革命教育陣地,其中投資3000萬元新建成的東平革命紀念館更是通過智能技術,將實物史料轉(zhuǎn)化為愛國主義、黨性教育的鮮活教材。
在傳承紅色文化的過程中,東平縣注重講好紅色故事,打造“紅動東原”宣傳教育品牌。通過舉辦紅色故事講解大賽,發(fā)動全縣群眾、機關干部、青少年積極參與,培養(yǎng)了一大批素質(zhì)高、水平好的選手,挖掘了一批感染人、激勵人的紅色故事。
除了山神廟村和東平革命紀念館,駐駕村也是東平縣紅色文化的一張亮麗名片。在這個有著千年歷史的古村落里,紅色記憶館成為了傳承紅色精神的重要載體。館主許洪勝,一位普通的基層干部,卻用35年的時間,自費投資近120余萬元,設計建設了這座紅色記憶館。記憶館內(nèi)展陳豐富,吸引了眾多參觀者到訪。
許洪勝的紅色情懷源于少年時代的耳濡目染。他的父親曾是一名共產(chǎn)黨員,在戰(zhàn)爭年代多次參與疏散傷員、隱藏糧草等任務。從小聽著父親和家中老人講述戰(zhàn)爭和苦難的故事,許洪勝的心中悄然扎下了一顆“紅色”的種子。成年后,他毅然決然地投身于紅色文化的傳承事業(yè)中,四處奔波收集革命先烈、紅色歷史文化有關的史料、圖片,編寫書籍,拍攝成片。
“人活一輩子,應該給社會留下點東西?!痹S洪勝說,“咱是東平人,咱就要把東平的歷史、文化,傳承下去?!睘榱俗尲t色基因流淌在每個家鄉(xiāng)兒女的血液中,許洪勝不僅建設了紅色記憶館,還恢復了東平老三區(qū)抗戰(zhàn)清泉山會議舊址、搶救傷員的石屋、隱藏革命干部的山洞、存放槍枝彈藥的地道等,同時創(chuàng)作紅色歌曲,收集整理了40多個紅色故事,出版《東平紅色記憶》光盤,舉辦紅色故事攝影展覽……他的事跡感動了無數(shù)人,也成為了東平縣傳承紅色文化的典范。
在許洪勝的帶領下,駐駕村的紅色文化逐漸煥發(fā)出新的生機。紅色記憶館不僅成為了中小學生研學教育的基地,還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參觀。許洪勝還計劃借助影視文化的力量,對紅色文化進行深度挖掘和創(chuàng)作,推出更多紅色影視作品,讓紅色精神傳遞給當代人尤其是廣大青少年。
東平縣的紅色文化不僅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,更是推動鄉(xiāng)村振興的重要力量。近年來,東平縣依托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,整合紅色景點資源,推動紅色資源轉(zhuǎn)化為紅色產(chǎn)業(yè)。通過打造“家門口”的紅色旅游片區(qū),全年接待游客13萬余人次,不僅帶動了當?shù)亟?jīng)濟的發(fā)展,還提高了村民的收入水平。
山水之間紅相連。東平縣開發(fā)了紅色旅游精品線路,以時間為軸、以事件為點串珠成鏈,讓紅色文化與旅游、鄉(xiāng)村振興深度融合。在東平這片古老的革命熱土上,綠色山水與紅色文化交相輝映,共同譜寫著新時代的華章。
如今,走在東平的大地上,處處都能感受到紅色文化的氣息。從山神廟村的革命遺跡到駐駕村的紅色記憶館,從東平革命紀念館的智能展示到紅色旅游線路的精心打造,東平縣正以實際行動詮釋著“紅色基因永續(xù)相傳”的深刻內(nèi)涵。在這片紅色熱土上,紅色文化正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,為鄉(xiāng)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希望。(高揚)